学院简介-凯发k8官网下载

学院简介-凯发k8官网下载

学院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前身是生物与化学系,创建于1986年。2002年更名为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从成立之初培养专科生(1986年)、到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硕士研究生(2001年)、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2009年),目前学院已经具有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是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重点建设的理工医类学院,是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111工程“民族生物学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的建设单位。学校建立的“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成像与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两个科研平台挂靠于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5年环境科学教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学院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育创新集体。2014年学院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入选教育部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学院现有1个二级博士学位点(民族生态学),具有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术硕士一级学科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一级学科。其中生态学为国家民委重点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生物学是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重点依托学科。各一级学科分别设置二级研究方向,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目前在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74人,硕士研究生270人。

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科学专业[与爱尔兰科克大学(ucc)合作2 1 1]。其中生态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实施生物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大类招生。2011年开始学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单位承担了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的培养任务,成效显著。目前本科学生人数1257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7人,由专任教师、实验中心技术人员和专职行政人员等组成,其中教授26人,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超过95%。学院目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海外引进杰出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宝钢优秀教师奖7人,国家民委领军人才3人,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4人,北京市师德标兵1人。生态学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民族生物学创新团队为国家民委创新团队。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实验室为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和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挂靠学院。化学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中心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食品环境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学院。建立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教学科研服务。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野外专业实习基地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学院,学校与北京市气象局、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学院在内蒙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草原生态实验站,在北京科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乌梁素海、宁夏德坤环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上甸子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基地。实验和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支撑。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围绕民族地区生物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学院是中国生态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挂靠单位,是中国生态学会人类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挂靠单位,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民族植物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是中国生态环境产教联盟会员单位,是全国生态环保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理事单位。

历经38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是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开放办校”五大发展战略的践行单位。通过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已经成为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解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等问题、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服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

(数据更新至2024年01月17日)

网站地图